一说到对比,肯定大家都觉得我会说《我的三体》,其实并不是。因为在三体动画播出不久后,剧版的三体也上映了,国内的。
国内、连续剧、三体,三个组合在一块约等于一个词:“烂片”。
【资料图】
一部动画版一部剧本并且上映时间也很相近,但对《三体》原著的解读差距非常巨大!呈现的方向差距也就出来了。
不管看没看过《三体》的都推荐优先看剧版,真的非常优秀!基本还原了原著内核!动画版前因后果交待的一笔略过,甚至我怀疑没看过三体的观众觉得动画是再讲一个“人类对抗一个邪恶组织的故事”。
先说说动画版,挑了原著中最高潮的部分《黑暗森林》的内容,矛盾点主要集中在主角“罗辑”的塑造上。谈谈我对动画的理解:
在阅读原著《三体》时,看到了罗辑拯救了人类的伟大壮举,于是“脑补”了罗辑是一位沉着冷静、理性智慧的人,《我三》也按照原著内容描述还原了出来,所以罗辑就一定是一位沉着冷静、理性智慧的人。
动画版三体罗辑前期是一个放浪不羁、根本不像教授的人,毁了原著的形象!罪大恶极!
于是出现了一个矛盾点:如果罗辑是一位沉着冷静、理性智慧的人,为什么他身为教授要去约P?如果罗辑是一位沉着冷静、理性智慧的人,为什么在接受“面壁者”能动用地球所有资源权力的时候,他的第一想法是安逸享乐?找梦中情人?你们不会真以为“这是计划的一部分”吧?
然后你在把这矛盾的地方对号到“罗辑前期是一个放浪不羁、根本不像教授的人”,是不是突然发觉就合理了起来?
所以我觉得动画版做这一版的形象没啥问题,问题就是做的太过了。过于突出放浪的部分,减弱了理性部分。
在我的印象里,罗辑就是一个又理性又对前途悲观的人。他理性,不是他很会布局,而是遇到问题他也会惊慌,也会彷徨,但他能在之后冷静的分析问题;他悲观,是因为他看透了这场较量的本质,人类没有任何胜算,所以还不如及时享乐。
所以,在面壁者中,罗辑其实就是个“凑数”的,选他的理由自己不知道,PDC也不知道,他被选中的唯一理由是:被ETO盯上。反推过来就是ETO要弄的人,一定是三体人害怕的存在。当时《宇宙社会学》还处于构想的萌芽阶段。
你以为罗辑为了全人类对抗三体很伟大?错了!罗辑不是为了全人类对抗三体,而是因为庄颜生活在地球上,保护庄颜和孩子的同时顺带保护地球仅此而已,这才是罗辑下定决心研究对抗三体的唯一动力和决心,还是被逼的。
看吧,现在出现了3种罗辑,根据每个人的解读不同,形象就不一样,所以动画版罗辑不在于“人设崩了”,而是演得过了。但我猜测是导演为了制造视觉反差,从一个放浪不羁的人,在庄颜被送去强制冬眠,罗辑“黑化”成一个冷静理性的人,我猜大概是这么一个套路吧。
整个动画版三体对原著的解读就“浮于表面”,做一些大场景大特效往科幻的标签上靠;剧版三体则更贴近原著的核心,借着科幻的表皮,来传达一些哲学、社会学上的思考,甚至还有一些悬疑惊悚剧的味道,这是正确的!
看过和读懂是两个概念,我也不敢说是“读懂”了《三体》,但我是能感受到刘大想表达的内容,我也很荣幸的跟一些深入研究《三体》的大佬在看完三体的感受一致:惶恐。是的,在我把三体看完之后,那一周我就真的陷入了一种惶恐、茫然的情绪,抬头看夜空的感觉完全变了。
我们从小就看着欧美的科幻片长大,人类的科技总能与外星科技持平甚至超越,然后自然而然的人类成功拯救了世界。
所以当我看三体第一部的时候觉得,看来是汪淼在倒计时结束之前拯救人类的故事,结果没有;第二部应该就是罗辑带领人类反攻三体舰队的故事,还觉得章北海是一个隐藏反派,看到最后又猜错了;到了第三部总该到人类科技发展起来反攻回去赢了吧?看完之后我沉默了。
是啊,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就认为地球文明科技一定领先于其他外星文明?为什么每次人类在对抗外星人的战争中总是人类最后胜利了?然后回想《三体》中每一部的内容,真的是细思恐极,真就应了那句名台词:“弱小和无知,都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”
如果你玩过RTS游戏,比如最近帝国时代,老一点的红警,就拿童年玩的红警举例,因为这个比较简单。
以前只会玩囤兵一波打过去,在总攻之前先骚扰,当时小时候就知道先攻击发电站,这样没有电力就可以瘫痪敌人的防御系统;再打实验中心,这样敌人就造不出高级兵。
所以三体先派智子过来封锁地球科技是正确的!正因为是正确的我才觉得真实,正因为真实我才觉得恐惧!
剧版三体通过合理改编,重现了人类的弱小,如果没看过三体的人一定会觉得三体是一部悬疑小说,虽然不全对,但氛围对了。第一部就是一个追寻真相的过程,但找到真相后似乎也没改变什么,也无力改变。
剧版三体是真正的在认真对原著进行还原重现,很多抽象概念全部都得到了具象化的展示,我真的已经开始期待《黑暗森林》部分了。某种程度上,我觉得剧本三体会比《我的三体》表现更好,只要演员演技在线的话。《我三》受限于方块人,人物的神态不能完全展示,但剧版三体目前看来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,神态动作都很好,很容易带入进去。
在我的理解里,《三体》不止是一本科幻小说,甚至更像是一本披着科幻外皮的“社会学”,还包含有“哲学”、“心理学”在里面,如果你觉得看点在后面的太空舰队、水滴狂虐、二向箔打击,那只能说认知还没到位,或者说还沉浸在欧美科幻的框架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