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反向春运”也是社会多元发展的新气象 快播
2023-01-20 10:19:02 燕赵晚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提到春运,在许多人的习惯认知里就是节前集中回乡、节后扎堆返城的人口“大迁徙”。但如今,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,“反向春运”旅客越来越多。“反向春运”也被称为“反向团圆”,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,节后再返乡。这一新潮的过年方式,子女可以不用顾忌放假时间、高速拥堵、票价高昂等因素,既可以尽到孝心,又能一家人团圆。(1月19日《光明日报》)

回家过年是传统习俗,深深烙印在国人的心中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人口流动率加大,在异地工作、经商的人群已达数亿人。由此,在春节期间,就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迁徙潮,但也出现交通拥堵、票价高企等社会问题。“反向春运”则背其道而行之,年轻人不再返乡,而是将父母、孩子接到身边,过完年再送回老家。如此,就形成了“错峰”出行,避开了返乡过年的高峰客流,不再担心拥堵,交通成本也相对低些。

交通运输企业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,倾向于南来北往、满载而归,以使得运力均衡配置和利益最大化,为利用闲置运力,会给予较大的优惠。在春运期间,与常规意义下的热门航线相比,“反向春运”热点航线票价折扣力度非常大,票源十分充足。铁路部门也扩大了非高峰方向票价折扣优惠列车范围,为“反向春运”旅客提供了价格更加低廉的选择。可见,“反向春运”的旅客节约了出行成本,交通企业则增加了收入,可谓一举两得。

春节过年的一大目的,就是阖家团圆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大家族的结构已经瓦解,家庭成员规模逐渐变小,少子化、独子化则成为常态。所以,家族大团圆的场景很难重现,父母去子女身边过年,则成为次优选择。毕竟,不管在哪里过年,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就能享受天伦之乐,体味其乐融融的情感,这本身就是过年的真谛。

而且,“反向春运”也获得了政策支持,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纾解春运拥堵,纷纷推出各种优惠福利,比如过年大礼包、免门票等,以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,或者接父母、子女来“反向过年”。因此,“反向春运”也给外来人员一个机会,可以在享受政府提供的过年福利之际,带父母、子女参观当地景点,体验本地风土人情,感受与家乡不一样的年味儿。

现在,还有一种“反向春运”,乃是避开热门返乡线路,全家出游,一边旅游,一边在异地过年,这样也实现了“错峰出游”。可以想见,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持续变化,未来还会有更多元化的过年形式。(江德斌)

相关新闻: